作者有话要说:若干年后霍岚登上帝位,徐文康叉腰跟人吹牛: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当年不仅跟咱们陛下抢过人,还打了好几架!
隔天知晓此事的霍岚给他下了一道旨,上书一个大字:滚!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水宝 5瓶;某路过的包纸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六十三章
对于徐炳昌的提问, 云妙晴回了他四个字——“事在人为”,既不盲目自大,也不过分谦卑。
徐炳昌对此很是满意, 将考题徐徐道来。
徐氏一族创办青光书院, 将青光书院做到现在这规模, 当权者不可能不慎而待之。徐家亦有自知之明, 百年来徐氏中人无一人入朝为官, 连地方小官都不做,甘心布衣一生, 只为教书育人。
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打消当权者的顾忌, 所以历任帛州刺史必须非青光书院出身便成了一道不成文的规定。
“这事要说呢还与你父亲有些干系。”徐炳昌道,“当年你母亲本是要许给袁氏那一辈的长子袁洪厚, 因为你父亲的缘故, 这桩婚事终是没成。当然, 事实证明你父亲确实比袁洪厚要出色很多, 那三日擂台袁洪厚也有参与, 结局自不必多说。”
袁氏是帛州另一名门望族, 虽跟创办青光书院的徐家没法比, 但也风光百余年。袁洪厚败给云知邈, 被他视为此生奇耻大辱, 偏生他屡试不第,而云知邈却平步青云, 旁人再提起徐家大小姐毁约时, 难免会说上一句还是当初人家徐大小姐有眼光。
袁洪厚郁郁数年,突然放弃了仕途,转而投向经商。像他们这样的世家大族, 除了享受朝廷俸禄以外,自家也有田地商铺,只是商贾毕竟是末流,通常情况下都由家族旁支负责具体打理,本家则只会每年查查账簿,享用旁支供奉上来的收益,为旁支族人提供声誉庇护。
因此,袁家大少爷改志经商可以算得上一桩奇闻。袁洪厚读书考学不行,做这个却如鱼得水,袁家名下的产业在他手里扩充了好几倍,一跃成为帛州第二富户。
“那第一是谁?”霍岚听到这里好奇地问。
“第一当然是我外祖他们。”云妙晴含笑。
霍岚一拍脑袋,也是,看看这足足占了一座山的青光书院,再联系但凡考入书院的学子统统可以免去求学费用,换了一般人家哪里负担得起,不就突出了一个词——财大气粗!
所以云妙晴不只作为相府千金有钱,她母亲娘家也有钱,霍岚现在看云妙晴整个人都是镶了金边的。不对,镶金算什么,这得是尊纯金的!
跟这尊纯金媳妇儿一比,她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那点小金库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怎么好意思说是聘礼……
还得再赚好多好多钱才行,霍岚暗下决心,只听云妙晴接着道:“溧汶城中,你在城南看到的那些客栈、书肆,溧汶以外曲水的砚、宁漳的纸,还有其他许多都是徐家的产业。袁洪厚记恨我爹,但我爹身居相位,他奈何不了,就处处与我外祖家作对,挤压徐家的生意。原先有朝廷法度,他闹不出什么花样,但现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