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工艺繁多,先把玻璃原料高温熔制成玻璃球,然后将玻璃球二次熔化,高速拉丝制成玻璃纤维原丝。由于要两次融化,所以能耗高、成型工艺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
而后者,是全新的生产方式,直接把叶腊石等原料在窑炉中熔制成玻璃溶液,排除气泡后经通路运送至多孔漏板,高速拉制成玻纤原丝。
由于这样的多孔漏板高达数百,同时生产的工艺工序简单、节能降耗、成型稳定、高效高产。
只是,这些工艺是不可能在坦克设计所研发出来的,现在,首都工业大学居然也有教授在专门研究这些工艺,正好可以取长补短啊,要是把t-72坦克的装甲夹层中的纤维板弄过来,找这个毛教授一起研究,或许还能很快就突破了呢。
第0449章 主动防护的想法
术业有专攻,这句话一点都不错,国内在复合装甲方面,并没有人才储备,坦克设计师的团队一直在自己研制,其实就是在走一条不断探索的道路。
如果用专业的话说,这应该算是穷举法了,就像是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样,灯丝的材料,一样样地试,总是能试制成功一种材料的。
现在研发复合装甲,工艺也是一点点地试,比如某个工艺里面,加工的时候,三百度试过不行,那就三百二十度,三百二十度不行,那就三百四十度,一点点地来做实验,穷尽了各种方案,去探索那唯一的可能。
他们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如果有专门的教授,搞这个方面的教授来制造,当然就能事半功倍了,现在,随着王晓玉推举的人才,曙光已经出现。
其实,在军工的研发上,研究所和一些高等院校来联合研发,这种方式,也已经开始了,只是对于复合装甲的研发上来说,这还是第一次。
大家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晓玉给大家讲解了毛教授的研究经历,大家都非常佩服,于是,穆桂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找这名老教授研究一番了。
坦克的三大要素里面,火力,机动,防护,国内都是有很大的欠缺的,而现在,这些短板,都在一点点地弥补。
引进了l7线膛炮,客观上暂时弥补了火力的缺陷,机动性上,正在努力地提高技术,研制大马力的发动机,而在防护上,现在也已经开始着手,研制先进的复合装甲来满足需要了。
接着,就是其他的项目,有关火控系统上,晓玉汇报了一下最新的进展,而先进的稳像火控系统,也已经有了很大的眉目,在场的众人,都有一番感慨。
“说到二代坦克,你们一机厂的1223和1224坦克样车,研发的进度也太落后了吧?”方老说了一句。
“是啊。”秦振华也是感叹:“我们认为,这些坦克样车的进展,会落后于我们的风暴坦克。我们以后国内的研发,要改动一下了,先外贸,后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