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页

“秦,你和他们都不一样。”米娅此时的表情也变得郑重起来了:“你是真正的技术人员,你这样的人,留在这里,是一种资源浪费啊。”

米娅的用词并不准确,秦振华笑了笑:“你是说,我是垃圾了?”

他带着一种自嘲,而听到了他的话,米娅赶紧反驳:“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这里给不了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去了德国,你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上次是我们太莽撞了,这次,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我们双方的关系在不断发展,所以,很快就会有交流生,您可以作为交流生,去我们德国。”

米娅说出来了她过来的真正目的。

在听说秦振华将国外进口的机床独立安装完毕运行,而现在又在教授其他学员掌握的时候,她还是说出了这个建议,只有去了西方,才能够给秦振华提供更好的发展的舞台,他这样的年轻人,就拥有一流的技术,以后的发展,不可限量。

上次直接让对方留下来,是有些唐突,这次,换一种说法,以交流的名义过去,有一流的装备,有尊重技术的环境,更能够让秦振华的才华发挥出来。

“米娅,你听说过钱学森老前辈的事情吗?”秦振华向米娅说道。

当年,祖国刚刚成立,在外的游子们,就开始纷纷为回国而奔走了,钱学森老前辈,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甚至用了五年的时间,最终辗转回国,然后,开始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而奉献自己的余生。

祖国的导弹工业,就是在他的手底下推动起来的。

其实,同样的人还有很多,但是,不少人是隐姓埋名的,比如邓稼先前辈,一生奉献给了核武器事业,不能抛头露面,国家也从未宣传过。

当然,也有一些人贪恋西方的科研环境,继续留了下去,在西方取得了不少成就,晚年之后才回到了祖国,对这样的人,秦振华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

米娅点点头:“他可以说是你们东方大国的导弹之父了。”

发展东方大国的运载火箭事业,钱老的名字是经常出现的,这不是什么秘密。

“是的。”秦振华说道:“其实,后来还有国外邀请他出去的,尤其是尼克松访华之后,美国也无数次地发出邀请,请钱老去美国,有的是给颁奖,各种头衔,有的是请出席各种会议,但是,钱老从来都没有去过。”

秦振华顿了顿,停了下来,此时,他抬起头来,望了眼道路两边的路灯,开口说道:“钱老曾经说过,如果祖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