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国家处于苦战胜利后的高度兴奋之中,那时国民的心态是积极的,认为可以克服一切困苦过上好日子。然后,正常的兴奋转化成病态的亢奋,自信便化成为无知的狂热。一九五七年的失误,一九五八年的挫折,一九五九年的持续亢奋,一直到了十年‘大浩劫’。

七十年代睁开眼一看,外面早已把中华甩下了整整一个世纪。于是心灵的觉醒就转化成心理的失重,虚妄的自尊逆转为沉重的自卑,因此狂躁不安,烦乱不安,急需要一剂良药来把那些失去的自信找回来。

所以整个八九十年代,国民对于科学,体育这种能最程度上振奋人心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事情,几乎有着变态的狂热和不理智。很多在后来看起来无厘头的事情,在这个时代都能成为全民拥护的对象。

全民证实哥伦巴赫猜想热,气功,永动机,水变油,牟其中……无一不是这种氛围之中被国民捧起来的怪胎。

在这样的气氛之中,若是把自己放在徐茂和的位置上,得知有这么一个靠着权威发大财的机会,凭自己的尿性,没准儿也特么得上当。

时代的局限性啊。

大太阳下,李宪抹了抹额头上渗出来,被风一吹冰冰凉的汗珠,咧起了嘴——皂滑弄人。

之前,他还想着跟徐茂和借钱去央视竞标呢。

现在看来,这事儿是黄了。

第234章:蝴蝶效应

电话里的徐茂和还在哭天抹泪,凄惨的就像是世界杯买了德国似的,听得李宪心里一阵不痛快。

可是他拿这件事情也没有办法;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已经是93年,拿着水变油技术行骗了十年出头的王红成,已经在科学界和军政界骗取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信任,现在享受的是军科院的大校待遇,出门都带着警卫员的那种。自然,也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和优待。

另一方面,这个家伙虽然胆大包天,但是行事相当谨慎。根据李宪从后面得知的信息,这个人每一次的实验都不针对公众,专挑领导下手。一来是因为领导大多是外行出身,看不懂他魔术一般的手段。二来,就算是真的有内行领导看出了门道,现在凭借他现在的声望和一些人的支持,往往这些看出了门道的人也不会干预。毕竟戳破王红成,就等于间接的开罪了一大票支持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避免麻烦放之任之。

凭借这两个拙劣,但是深深的把握住了某种官场规则的手腕,王红成才能立足那么多年而未倒。

而第三个方面,就是这个人相当清楚自己的斤两。虽然从市里骗到了省里,从龙江骗到了中央,可是这个家伙一直以来都是打着学术的旗号骗吃骗喝骗投资。真正在社会上吸引资金建厂,也就是从92年年末开始的。到现在不过九个多月的时间,而就是在这短短的九个月之中,收拢来大量资金的王红成也没有大量将“膨化燃料剂”投产出售,而是四处建厂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瓮。

他太清楚自己所为的那些技术是什么了,知道这东西只要大量的流入市场,自己花费了十年时间所编造的神话会很快的破灭。所以除了万不得已,并没有将所谓的膨化燃料对外出售。从开始到最后,这些燃料也仅仅卖出去不到百吨,总价值三百多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