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匠心[校对版] 沙包 916 字 2022-11-07

三人不可避免地聊到正在评判的考生作品,朱甘棠首先道:“有趣得很,我刚才拿到的几个凳子,仿佛是同一个人做的。”

“哦?”秦师傅问,宋师傅也看了过来。

“形制都很一致,就是最普通的方凳,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做工扎实,凳面平整,凳腿匀称,罗锅枨位置合理,是非常结实的凳子。”朱甘棠敲了敲桌子。

道,“只有这样也就算了,令人惊讶的是,这批凳子每一张都用了好几种不同的榫卯结构,加分全在三十分以上!连续这么多张一样的凳子,简直像出自同一人之手。”

秦宋两位师傅对视一眼,一起摇头。

“不是同一人做的。”宋师傅非常肯定地说。

“你们也遇见了?”朱甘棠看他们。

宋师傅点头,直接站起来,去把桌上那张凳子拿了过来。

秦师傅有些惊讶,下意识地想要阻止,但想了一想还是闭了嘴。

这些凳子全是用木牌标识的,除非翻名册,否则不可能知道是谁做的。在这种情况下,三人就着作品本身交换一下评分意见不会有什么问题。

朱甘棠果然也没有阻止,还起身去拿过了自己桌边的那张。

“八种榫卯,手法简要,基本功扎实。”宋师傅评判了几句,接着接过朱甘棠那张,也看了一遍,说,“木制方凳结构完全一样,但用了十一种榫卯,手法各有不同。”

他说得简单,秦师傅又详细解释给朱甘棠听。

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工匠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操作习惯。主用手是左手还是右手,哪根手指更灵活,手部的施力点在哪里……这些操作习惯就像指纹一样,有着细微却明显的区别,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分辨得出来。

像他们这种老道的工匠师傅,对于一些比较熟悉的同行,看成品认作者完全不是问题。就算制作者不那么熟悉,看看是不是同一个出处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所以,他们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两张凳子绝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