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会明白老巴为什么要投机上大学,也不会明白他为了成功孤注一掷付出了什么宝贵的东西。这种书更加不适合加入冯林的书单,只会歪曲她的世界观。
因此,国内的传统图书市场上,实际上奇缺特别优秀的国内企业家创业的故事书,但是非常稀缺。最常见的是成功学和厚黑学,要么就是大佬们的自传体或者非常走形的颂扬,特别是过度解读杰克马的。
所以楚垣夕现在有个日常任务,或者叫夜常任务,要给冯林先讲一段天朝当代企业家的故事,冯林满意了才上车。
比如讲一讲胡合成的故事。一个考研不第但是可以教体育的乡村化学老师,如何从收购化工边角料起家,三年时间把一介校办工厂带成全球第一大乙氧甲叉生产商;六年,攻克世界难题维生素e;前后不到二十年,撕破了跨国巨头们垄断的铁幕,让一家校办企业变身为世界最大的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古之陶朱公范蠡也不过如此。
又比如讲一讲刘千山的故事。同样是校办工厂起家的英雄,如何做到股价3年22倍大a股一枝独秀,又如何帅不过三秒,创始人英雄黑化走入资本迷局,把一家好端端的朝阳企业生生玩成并购套现的割韭菜工具。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正是这样一条又一条的创业轨迹,才交织出改开之后一副巨大,同时仿佛泼墨画卷一样有黑有白的民营经济格局。
诸如此类的故事,让冯林听得如痴如醉,但楚垣夕感到逐渐被掏空……
第0904章 我高文明是正确的
总了个之,楚垣夕十分确定朱魑这话已有所指。
好在此时三只老鼠敲钟接近尾声,镜头转到演播室,几个评论员坐在演播室里开始哔哔,极大的分散了两人的注意力。
听着评论员不着边际的瞎捷豹点评,楚垣夕呵呵一笑,“这些人那么关心三只老鼠上市过程干什么呢?就没人关心一下企业发展规划和前景吗?”
朱魑一歪脖:“你关心?”
“其实我也不太关心,三只老鼠的精华已经差不多都表现出来了。毕竟已经7年了,5年谋上市,7年io,再苛求后面还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有点过分。”
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初创企业能在五年内把横溢的才华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就是非常好的企业了,基本上也可以走到上市这一步,经过上市的大考之后还能继续推陈出新的是商业奇迹,更多的是被大势所裹挟。
能够例外的通常都是心雄万里的,比如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千亿以上的,器量上差一点,面对困境时通常就妥协了。
“你看见三只老鼠的章总没有?”楚垣夕指着屏幕上的人,说:“看面相平平无奇,但是感动过我。当初他工作干的很好,年薪很不错,非要创业不可。他家里人问他说你有房有车的,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创业图的什么呢?拿100万创业几乎是全部家当,失败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