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页

说着他举了举手机,“产品和服务就是你心目中的品牌要素了对吧?但对我来说不是,我是用‘用户体验’构筑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只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给你的材料里标注为‘线上内容’和‘货币循环’的,你可以认为前者是线下部分,而后者是线上部分。”

其实还有一部分是社交,但是要到年底开发社交功能的时候再透露给伊丽莎白,那个时候她也快走了,而且对小康的整套玩法应该已经建立起一个深刻的认识了,到时候把社交元素插入进去水到渠成。至于她去东南亚之后用不用社交,以及是否能够用的好,这就得她去进行本地化的时候再考虑了。

事实上楚垣夕也不知道自己这套在天朝能够跑的通的社交玩法到了外国之后是否还能玩的转。每个地域的社交形态都不一样,人与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所以海外小康,对楚垣夕来说并不是必须“做到极致”。

可能再过二十年,大天朝君临天下,无论国家影响力还是文化上的自信都足够支撑起全球化的视野,能够让有野心的企业家去构建全球霸业。

但现在,别说影响力了,连自信也不够,所以最高指示才强调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强调文化自信?因为没有文化自信。为什么没有文化自信呢?因为谁有这个自信谁就被灭了。

第0853章 大圣的使者

在生活服务领域,让客户为满足感而付费是门学问,用户入坑之后的不同阶段需要提供不同的体验。

新用户要给足优惠,要烧钱补贴,这个大家都知道,也基本都是这么做的。那么渡过新手期的用户呢?怎么能把用户在商业循环里,而不是留在数据库的用户列表里?这个问题考倒了绝大多数人,只有不被这个问题所刁难的移动互联网玩家,才有资格冲顶。

有人给出的答案是垄断这条赛道,用大数据建立起隐形但深不可测的护城河,然后把赛道两边的所有分支全部变成沼泽,让后来者挥舞着钞票也进不来,进来了也没有数据可做支撑,烧一段时间钱看不到效果只好滚蛋。这样度过新手期的用户会发现无处可去。

有人给出的答案是老子持续补贴用户,永远不离开新手期,然后深度挖掘市场价值,在补贴用户的状态下能够赚到钱,而后来者没有这个深度挖掘的能力。

有人给出的答案是用传销的方式进行扩张,用新用户的红利去兑现老用户的满足感,这种模式迟早有崩溃的一天,就像永动机不可能存在一样,使得楚垣夕甚至没有研究它的意愿。

楚垣夕打算告诉市场的答案是:一个用户的不同阶段可以用不同方式来满足。

他把用户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通过补贴来满足,阶段三通过社交来满足,阶段二呢?进入社交之前,失去补贴之后,这个阶段的用户,已经在阶段一中积累了一定的数据,也经历过一定程度的货币循环,正是用线上内容和货币玩法来满足的时间段。

数据,依托内容,产生经济价值,这就是楚垣夕给出的答案,社交是这个答案刺出的利刃,而区块链是这个答案手持的盾牌。这需要内容能够契合数据,能够挖掘出数据的价值,而内容又能和货币挂钩,进而指向社交,成为打通全套玩法的枢纽。

这个答案即使经过楚垣夕的阉割,仍然几乎把伊丽莎白埋了,对她都是船新的概念,而且都是难以理解的概念。就像高中生进大学,学物理突然接触科里奥尼力,学数学突然接触傅立叶变换,完全没概念,看公式都会做,就不知道有什么用。

可气的地方在于,楚垣夕坚决不举例子,拿出来的全是概念,让她自己去体会。用楚垣夕的话说,举例当然是可以举例的,但还没到时间,等小康展开之后自然就看到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