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刘璐最清楚不过了。但她不清楚搞东南亚的意义:“那个,楚垣夕,一般不都是公司在本地发展到一定程度了,看到天花板了,才往外走的吗?至少也是业务已经建立起来了,商业逻辑跑通了验证没问题,才会考虑外延,咱这个才哪到哪啊?就瞄准海外市场了,是不是早了点?”
“不是早了点,你想说的是早了几年吧?”楚垣夕看刘璐一副“你还知道啊”的表情,作势长叹一声,“唉,拿你熟悉的小米来说吧,要是早几年考虑东南亚市场,现在也不会这么惨了。”
“小米怎么惨了?除了股价惨了点之外我看还不错嘛,生态链搞的很好。”刘璐说着眼珠一转,“话说,最近我早些年的前同事里有人问我,巴人卖不卖?”
楚垣夕静静的说出两个条件:“500亿,只接受现金。”
刘璐一听,得,翻个白眼吧。她出身小米,现在是楚垣夕的主要助手,站在她的角度上,只要价钱不错,把巴人卖给小米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对双方都好。
小米始终自称一家“互联网公司”,甚至于因为坚持这个说法而被证监会给问崩溃了,不得不收回a股cdr的发行申请。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因为天花板高啊,米国的goro这么干,天朝的小米就不能这么干了?国内外的创业公司为了估值都是这个套路,努力打破自己的业务上限,如果打不开,就口头打开。
可惜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从来没有超过总营收的10。
不过,小米营收虽然1700亿,但去年总利润才85亿,正好5,如果并购了巴人集团然后并表,互联网服务的利润大概率要超过其它业务的利润总和。
所以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小米体量虽大,利润太低了买不起巴人,至少靠现金买不起。
小米尴尬的地方在于没能实现a+h上市,眼睁睁看着a股这口三百多亿的大肥肉从嘴边溜走,但h已经上了,io的时候一时爽,再想融资可就得按规矩来了,于是上哪找钱成了问题,从来没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也会面对的问题……
这也是小米股价从最高点22一路下挫到9以下的原因之一,雷布斯大概也不知道靠什么能让买小米股票的人赚一倍。
所以年初的时候雷布斯才当众宣布:“同学们,可能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冬天已经来了。2019年我们即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没有一丝一毫盲目乐观的余地。”
但刘璐还想磨叽磨叽,因为她发现楚垣夕是个很灵活的人,并没有企业家最常见的固执问题,而巴人对小康虽然有巨大的提升,但怎么也不如一大笔钱的提升大。
因此如果换个别的创业者,什么?卖巴人?想都别想不考虑!但对楚垣夕还真难说。特别是现在这个时间点似乎是个卖出巴人的好时机,再晚点,山寨品就该大量涌现了,毕竟薛明那套并不是什么不可实现的黑科技,有时间有资源都能做,只是楚垣夕勇于吃螃蟹罢了。
她的问题是:“为什么非要现金啊?股权并购+部分现金不好吗?可以估的更高一点。”
“高了我亏心,低了我不干,关键是小米的股价不行啊。”楚垣夕不想磨叽这事,并购肯定是要有溢价的,比如说楚垣夕给巴人的估值是300亿,但是别人要连锅端,那对不起,300亿是肯定不卖的。不过再高就是坑人了,坑的还是真大佬雷布斯,这以后就难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