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姐。”楚垣夕一抖自己这调门,憨厚的说:“其实巴人集团的现金完全可以承担小康abc三轮的融资,我自己给自己融,不用找别人。这三轮融资额加起来也就50多亿的样子,您懂我的意思。
我是因为考虑到小康未来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想要完成宏伟的计划,达到预期中的高度,需要持续几年烧钱的过程,那么有舍有得,所以愿意拿出更多的利益来和投资人分享,特别是在估值低的时候。”
“行,说的不错。”徐欣拿过话筒来,站起来,半转身,面对身后的投资人们说:“我比较欣赏小楚的一点就是,不论多开(bu)放(yao)性(lian)的话都可以非常坦然的说出来,所以经常有惊喜。那么下面这个问题不知道你是否想过——你融资如果一路顺利,那么,打算什么时候上市?”
楚垣夕迟疑了一下。如果按照一般投资人的尿性,比如原世界中小康的投资人团体,显然是越早上市越好,至少现在这个阶段投资人肯定愿意上市,只有当企业发展起来了之后,确定能看到非常好的前景了,才会惜售,越晚上市反而市值越充分。
但今天在场的不说都是顶级投资人吧,大多数属于大型投资机构,还有徐欣和林健这种成名多年的大佬,所以楚垣夕打算反过来说:“您刚才强调了一个条件,就是融资顺利。在融资一直顺利的情况下我觉得可以不上市,至少不着急上市。”
说完,他小心的扫视了一下,果然,林健和徐欣这种级别的大佬不说面露喜色,但至少没有不良反应,反而是一些小赤佬露出明显不解的神色来。
因此不等他们发问,楚垣夕接着说:“我是这么考虑的,非上市相比于上市,不考虑投资人兑现离场的利益,从公司角度无非就是并购的时候很难以股权的方式并购,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就这么个缺点,对我来说问题不大。
那么上市的弊端呢?虽然企业上市不见得就会立刻遇到天花板,但是想要再涨个20倍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像风投阶段那么快速的几倍几倍的翻跟头就更难了。为什么呢?想必各位是知道的,上市后融资要用e体系进行估值。”
第0780章 re_a轮
想到原世界中的某些情形,楚垣夕再次扫了一眼台下,袁敬和袁苜坐在一起,袁苜略微蹙眉,似乎感到楚垣夕这么说了之后她的工作要变得棘手很多,而袁敬频频点头,似乎十分认可这个判断。
“我不是说用e体系融资不好,但是过早io,在e体系下融资就跟初创公司被投资人拼命压低估值是一个意思,后续的再融资不可能痛快。早期上市固然可以一次性融到一大笔钱,但是这‘一大笔钱’是相对于公司还不够大的体量来说的,可是想要保持高速发展,融资不能停,后续怎么办?投资人想给公司溢价输送现金也不行,只能按照市价,那问题就多了。
所以各位可以看到很少有早期上市的公司能够借助公开市场成长为超级大公司的先例,除非是上市虽然早,但是已经霸住了一条足够宽的赛道。原因?公司体量不够大,创业者必须释放更多的份额出去才能融到差不多的钱,很容易丢掉公司控制权,要么陷入内部斗争,要么不想融资,总之公司做不大。
特别是公开市场上的公司,受到的各种监管更多也更严,比如挪用募集资金是重罪,公司想保持开拓的姿态都很难,万一做好了门口的野蛮人就过来,更别扭。因此像td这种有志于成为超级大公司的,都没有急于io,至少要做到三千亿的规模,公司足够大再考虑上市,什么野蛮人都不怕。我之前说三千亿是及格,指的也是上市之前。
反过来,风险投资阶段,有魄力的投资人可以因为看好公司而‘意气用事’,可以给予一家有潜力但是还没腾飞的公司以超规格的支持,不考虑本益比,让公司充分兑现自己的潜力,达到预期中的高度,最终成长为超级大公司,国民级乃至全球级的公司。
这是器量的问题,有多大的器量,就安排多大的上市空间。所以像魔都那两家,快马加鞭上市,而且还跑到纳斯达克去做io,被称为资本市场神话?投资人确实很高兴,赚到了快钱,其实天花板已经显而易见了,今后想要私有化退回来费死老劲。
我不想让小康成为那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