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页

造车[校对版] 榕之子 1450 字 2022-11-05

辽阳高官下定决心换人,正式把华晨集团纳入省里一盘棋掌控之中。奇瑞汽车起步比华晨晚,基础那么差都能迅速发展起来,华晨的根源问题在于领导层。苏小强很快就被解职,跟随他的手下也纷纷离职走人,金仰勇留在华晨的印记一一消失。

当初意外获得掌控华晨这样的大舞台,苏小强踌躇满志打算在汽车行业大干一场,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

没想到两年时间过去,华晨在自己手上江河日下,两款优秀的轿车都没能成功,导致自己被扫地出门。

苏小强懊恼之余,不得不遗憾退出了朝气蓬勃的中国汽车业,成为一颗急速闪亮又黯淡下去的流星。

当然,他也算一定意义的人生赢家,靠着金仰勇当年慷慨送股的余荫,套现了不少钱当个富家翁没有问题。

“苏小强这个人打打下手还行,要让他带领那么大的华晨集团,真是抬举他了。当初我让他去管理金杯厂取得成效,主要方向还是我来把控,他只是具体执行人。不是我自夸,华晨离开我之后,换谁都不行!”

得知华晨人事变动,一直关心华晨汽车的金仰勇在海外家中如此说道。

第六十四章 三强相聚

奥迪a6在中国市场获得超出意料的成功,奥迪就是官车的印象深入人心,单凭一款a6奥迪就奠定了自己在中国中高级车市场的霸主地位。

为了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奥迪宣布将在中国上市a4轿车,这是一款定位明显低于a6的中级轿车。

奥迪在中国的品牌塑造过于成功,对a4的销量一汽奥迪很是乐观,但由于国产化进程的拖累,2003年奥迪a4在中国的产能仅为8000辆。

可在宣传上,一汽奥迪却宣称a4比肩a6,属于走运动个性风的同级别车型。

作为和宝马3系直接的竞争对手,a4进入中国却把自己拉到跟a6同一个层次,想利用a6来为a4站台,还能力压宝马3系半个身位。

出于产能有限,以及拉高品牌形象考虑,a4准备以高价上市,并不在乎销量只求先挣第一波利润。

但是奥迪a4的这一招打算却遭遇到中华宝马的强烈狙击。

现在中华宝马3系属于销售主力,占据了总销量近8成的份额,a4非常明显就是3系今后的主要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