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降价策略,韩皓就知道去年豪赚十几亿的美好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年华夏厂的盈利可能会削减40。因为据市场调查估计,今年摩托车市场的主题就是降价,直到把一大批生产厂家都淘汰完毕。
降价果然是促销的不二法宝,一经公布降价消息,华夏品牌的销量终于止住下滑趋势,开始了稳步回升。全国在国家目录上的摩托生产企业已经超过了200多家,还有数不清的贴牌买目录生产企业,甚至是三无产品企业,摩托车市场在那么多的厂家竞争下,市场一步步朝着崩盘滑去。
为此,韩皓更加坚定了进入汽车领域的决心,汽车领域相比摩托车领域门槛更高,一起竞争的对手没有这么多。虽然中国有大大小小的几百家汽车生产企业,其中绝大部分是改造厂,真正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不到20家,相比摩托车还是一片竞争蓝海。
尤其现在美国市场动辄破千万的汽车销量,现在中国才142万辆,同样广阔的国土,更加众多的人口,对比之下中国的汽车市场未来可期之极。
必须得在国外汽车巨头没有瓜分完毕国内市场时就进入汽车领域,趁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完成初步积累,不然今后再想进入汽车领域就是难上加难。
在韩皓的期待中,国家计委初步通过了华夏三菱项目审批,把项目上报国务院领导批复。
不出意外,下个月华夏厂就能正式引进三菱汽车的技术和设备,迈出进入汽车领域的步伐。
第八十九章 出口战略
如果说1995年摩托车市场是混战之年,那么进入1996年就是苦战之年。随着摩托车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以嘉陵、建设巨头为代表的国企摩托车企业开始陷入了困境,其中以建设摩托最为显著。
1995年,建设集团还取得了交税48亿,利润45亿的骄人成绩,销量也历史性达到了百万辆。但进入1996年一季度,建设摩托的销量就开始大幅度滑坡,跟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50以上。去年压库式冲销量,赊销模式造成了将近8个亿的应收款项,占用了大笔企业资金。当市场已经转为90以上排量主流时,建设摩托还固守着80排量以下,所生产的摩托车依旧是十年如一日的老产品,cy80再厉害也经不住十年没换代的窘境。于是,在其他厂家纷纷推出款式更新颖、排量更大、性价比更高的竞争产品时,建设摩托的产品开始出现了大面积滞销。
由于有将近万人的离退休职工,还有国企办社会的医院、学校等,每年建设集团为此至少要负担一个亿资金支出。以生产50万辆摩托车计算,每辆车成本要分摊200元的包袱。就算是打价格战也打不过其他企业,产生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局面。降价是死,亏本经营;不降价也是死,库存积压拖死。
造成建设集团现状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产品规划不合理,对市场反应嗅觉实在太过低下,新产品投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实在太弱。在渝州其他民营企业纷纷上马90排量摩托车时,建设、嘉陵等国有大厂依旧抱着陈旧产品不放,没有及时调整更新换代自己的产品。cy80、jh70作为两大企业王牌车型,已经在中国摩托车市场奋战了十来个年头,依旧没有组织更新换代。因此,进入1996年,建设集团先是遭遇销量滑铁卢,嘉陵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嘉陵、建设巨头下滑的同时,渝州民营摩帮却开始大举壮大,以力帆、隆鑫、宗申为代表的民营摩托企业,凭借灵活经营机制、没有历史社会包袱、生产成本低和产销对路等有利条件,开始侵占原本国企巨头把持的市场份额。
不过同属国企三巨头之一的轻骑集团,却在1996年伊始迎风而上,凭借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的广告,以及最主要跟铃木合资引进的铃木王gs125车型上市,迎来了火爆的市场行情。在嘉陵、建设销量下滑的背景下,轻骑迎来了20以上的同比增长,今年销量极可能问鼎国内第一。
经调查,5000-8000元,是国人对摩托车能接受的心理价位,因此华夏摩托的车型定价主要集中在此范围内。跟国企巨头对市场反应迟钝相比,华夏厂对市场风向的把握一直处在最前段。市场上什么产品好卖,华夏厂就会在随后推出针对性产品。
得益轻骑铃木王gs125上市热潮,华夏厂的对应仿制车型将军系列也博得了消费者关注。轻骑铃木gs125一上市售价高达16000元,但依旧让年轻消费者趋之若鹜,显示了铃木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只是铃木王售价一半的华夏将军系列也吸引了不少买不起轻骑铃木而转投过来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