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凯抱拳对这帮高级记者们说道。
由于单位需要创收,所以基本上每个记者头上都分摊了拉广告份额的任务。本来记者本职工作就是采访写稿,现在又加了拉广告,真是有些不伦不类。但在时代大背景下,每个机关单位都尽力搞创收,知识分子们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手里沾上了铜臭味。
程凯的出现就很适时地化解了大家在清高和搞钱间的矛盾,主动帮忙把广告业务承揽过来,解决了媒体喉舌的后顾之忧。
程凯这般,一是巩固了和中央媒体朋友的关系,二是为自己广告公司拉来了独家资源。
像“巡礼中国民族工业22强”举动,虽然带了有偿新闻的味道,但由于程凯出面协调,所以中央媒体们只需要认真到基层采访工作。至于广告投放都由程凯帮忙搞定,大家心照不宣,一举两得。
他搞的不是有偿新闻,而是新闻植入,这也是程凯自诩高明的地方。
华夏摩托肯定也会在这些媒体的广告位投放广告,当然不会像央视这般巨大,但蚊子腿肯定要有。
“紧抱央视的大腿可以,但也要留意其他的小腿也需要招呼到,不然小腿也能把你踩死。不搞好其他媒体关系的话,他们成事可能不足,但败事绰绰有余。媒体在美国被称为第四权力,紧挨着立法、司法、行政权力之后,其中蕴含的能量不能小看。谁轻视了它,最后都死得很惨。”
自此央视夺标之后,韩皓又跟程凯公司签订了新的代理合同,以每年60万的报价聘请他们公司为华夏厂的独家形象顾问,负责一切媒体打交道和形象塑造事宜。现在看来这60万花得真值,程凯有机会就对韩皓言传身教,当然这前提是韩皓是个可塑之才。
忙完这些,韩皓立即赶回虎山,因为厂里正有大事需要他来决断。
第五十二章 销售体系
面对各地有意代销的客商争先上门,摆在华夏摩托面前最主要事情就是销售网络的建立。到底销售网络要如何建立,需要华夏摩托的掌门人韩皓拍板。
不建立销售网络,来年55万辆的销量目标无法完成。
在这个摩托车生产出来就不愁卖的卖方市场下,包括嘉陵、建设这些大厂都是坐商模式,大户分销。以每个省,或者经济发达省份又划分为几大区域,由对应代理商包销。谁给的钱多,谁给的钱快,就大批量包给谁。依靠计划经济时代跟各地国有背景汽贸公司合作,他们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销售网络。
由于在央视露了面,华夏摩托出了名。现在全国各地省份已经有人找上门,主动要求包下所在省份的销售。这个模式好处就是厂家不用操心,只需要跟少数大户经销商打交道即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厂家无法对销售网络进行控制。一旦市场行情不好,就容易积压货物在仓库。
如果只是在摩托车市场捞一把就走,到时把挣到的钱投入汽车领域,韩皓现在完全可以不用考虑太多,直接参考大户代理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