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到过长公主的府邸,在那里参与过驸马召开的集会,会上辩论陛下的功过得失。”席翎躺在监牢的枯草簟上,静静的回忆着过去,“其实那时我就知道,陛下并非专横跋扈之君,否则她也不会容忍我们这群士子指手画脚。知道么?我甚至在长公主府的诗会上见过陛下,她那时藏身于士子之中,默默的听着旁人对她的评论,脸上并没有多少愤怒之色,只是偶尔若有所思。”
“所以你呀,过去几次三番的忤逆陛下,其实还不就是仗着陛下对你的纵容。”林毓坐在牢门的另一边,同席翎感慨道。
“陛下不是什么十全之主,所以做臣子的,应当需谨记时刻劝谏。我虽不比唐时魏征,却也记得要做帝王后背的一根刺,在君王放松下来的时候予以警醒。”
林毓沉默的听着友人在重伤虚弱之际说出的话,听过之后欷歔,“然而陛下不在了。”
“陛下不在,秦国公不如陛下远矣。”席翎苦笑,“早知道我写文章时那些严苛的词句便不该悉数用在陛下身上,秦国公祸国乱政,我席翎就算对陛下有再多不满,也不至于认一个逆贼为主!周福寿纵然是皇家宗亲,理应承袭大位,也该由陛下出面册其为储君,而不是沦为豺狼实现野心的傀儡。”
林毓并不意外包括席翎在内大部分士子态度的转变,他们之前不一定是完完全全的终于嘉禾,但一直以来所学的儒家纲常同样也不允许他们枉顾君臣大义。他们只想按照他们的想法来治理天下,却并不在真的想改易主君。
更何况李世安触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有不少人家的千金是紫禁城的女官,却被李世安纵容士卒在宫变那夜玷污;有不少人的子嗣在皇权的强迫下进入四帷学同洋人学习历法算术,本以为好歹能以此换取功名,谁知李世安却将四帷学付之一炬,洋人死了不少,学生中也有大批殒命,至于抢掠富豪,更是被看作贼寇行径,令士人不齿。
“秀之,你现在的变化也是很大啊。”席翎道。
“过去我比你还要锋芒毕露。如果不是这段时间在刑部历练了不少,说不定这一次我会和你一同站出来。可是到了刑部之后,我才知道治国不易。一桩桩的案件尚且难以梳理清除,更何况是治国。”
“所以……”
“我信陛下未死,所以我愿意留着这条命等陛下回来,再为她所用。”
席翎沉默良久,最终冲着昔日同僚抱拳拱手,“我明白。”
林毓还以一礼。
在沉默中,两个初长成的少年各自选择了各自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