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之际民风开放,史书上有不少皇亲贵胄子女亲自挑选丈夫的典故记载,但那些女子也不过是悄悄藏在屏风后,看中了哪一个便含羞带怯的告知自己的父兄。而嘉禾做了八年的皇帝,早已习惯了抛头露面,她这张脸也已经被不知多少人看去,这时候若再故作羞涩的将自己藏在屏风或是帘帐后,未免矫情。
于是嘉禾索性大大方方的出现在人前,接受了众臣叩拜之后,便坐在了距这些世家子有一定距离的主座,拿出了主持每年除夕大宴的端庄态度,来应对这些可能会是她丈夫的男子。期间并无羞涩之意流露,也没有多少女儿情态。一身明黄龙袍是男子款式,她戴在头上的也是男人才会有的网巾及纱冠,坐的远些的世家子们甚至乍眼看去只觉得她仿佛男子,一时间纷纷收敛了旖旎暧昧的心思,个个正襟危坐,好似是在参加什么隆重庄严的祭典。
嘉禾心里明白这样的氛围不大对劲,就算她真的不想嫁给这些人,可是她既然想用婚姻之事迷惑他们,那就最好放软些态度——可心里清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她来到这慈宁宫后,一句话也不想说,她不开口,那些无论是想要献媚还是想要逞能的年轻人便也个个都不敢说话,殿内氛围变得十分僵冷,若不是还有丝竹管弦之音靡靡流淌,只怕会更加尴尬。
嘉禾在这尴尬的氛围中打量着满殿的年轻人。
过去的那些皇帝如要选妃封后,往往是从全国各地采撷佳丽,从成百上千人中层层遴选,兴师动众远甚于现在的她。这殿内约莫十七八人,和那些古时帝王比起来,实在是不像话。
十七八名年轻人,不是勋贵出身,便是高官之后,其中有大半是嘉禾认识的。唯有几个她略有些陌生。记熟了每位世家子画像与身份的董杏枝则负责在一旁悄悄提点嘉禾。
嘉禾心不在焉的听着,目光悄然落在了李骏与郑椟身上。
殿内大部分的来客都只是摆设与陪衬,她费尽心思折腾“选夫”的事宜,主要为的还是这两人。
李骏年约二十,外貌据说与李世安年轻时颇为相似,但嘉禾与他聊了几句之后便明白了,这人性格并不像李世安,外表看似桀骜,实际上有色厉内荏之嫌。
而另一旁的郑椟是齐国公郑牧的第六子,身为武将之后,却无论相貌还是气质谈吐都与文人无异,不过嘉禾想起郑牧早年也是文士出身,时逢乱世这才弃笔从戎,也就明白了他的儿子为何看起来如此秀气。
目光从郑椟身上收回之后,嘉禾无意间与另一人的视线撞上。
昆山玉。这人是从端和元年一直陪伴她至今的元老,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她的青梅竹马。他对嘉禾的了解之深,深到了让嘉禾都害怕的地步。无论如何,他一定是明白嘉禾此刻心思的——明白她的算计、阴谋与内心的挣扎。他朝着嘉禾举杯,遥遥敬酒,嘉禾无声的轻嗤,也抬起了玉杯。
而杯中这时却恰好空了,一边侍奉着的宦官连忙上前斟酒,就在那宦官俯身的那一刻,嘉禾下意识的呼吸一窒。
她猛地握住了那宦官的手握,意识到不妥之后又赶紧松开。她很想冲着他问一句:你怎么来了?还穿着内侍的衣裳,难道居住在慈宁宫的条件是为我母亲做奴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