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在他们看来,眼前这犯人已是经历过两次提审,此刻却频频停步观望,表现得如同初来乍到一般,活像是在拖延时间。

思及此处,其中一人有些不耐烦地催促道:“宋钟!”

鹿辞闻声回神,这才发现平台正中有一座如同凉亭般的四方建筑,与凉亭唯一不同的便是它乃是平顶而非伞顶。

两名狱卒此刻已是站在了亭中,让出了中间的位置示意他过去。

鹿辞不由疑惑:这地方难道就是审讯之处?那主审之人呢?难不成就是这俩狱卒?

虽是这么想着,脚下却没再耽搁,拖着脚链快步走到亭中二人之间。

他甫一站定,左边狱卒立即抬手在一旁立柱上轻轻叩了三下。

鹿辞还没明白这是何用意,脚下忽有震动之感传来,紧接着整个亭子震颤了几下,突然向下沉去!

第3章 判命三审

井梯?

鹿辞心下恍然,这种机关他曾在书中见过,乃是民间巧匠所创,最初是为了方便挖凿水井,故被称作井梯。后来不少富商大贾瞧着新鲜,便常请工匠在自己家中架设此物,作为连接屋宅上下层的通道。

这机关算不得稀奇之物,故鹿辞身处于其中倒也不至慌乱,但他却免不了有些诧异,因为先前着实未曾料到这岩山除了外圈的数层牢房之外,山体内部竟还另有乾坤。

井梯缓缓下降,与岩壁摩擦发出隆隆声响,周遭一片黑暗,仿佛正在前往地府一般。

不知下降了多深,眼前终于倏然一亮,梯亭底部发出一声撞击闷响,稳稳停在了一处与之大小相同的四方石台之上。

石台四面各有一条向下的短阶,通往四条甬道,甬道两侧每隔一丈左右就有一火盆悬于岩壁之上,其下守卫林立,戒备森严。

这四条甬道看上去一模一样,几乎寻不出差别,而鹿辞身边的两名狱卒却是毫不犹豫地带他转身下了阶梯,往正后方那条甬道走去。

鹿辞本以为沿着甬道直行到底即可,却不料甬道尽头却分出了左右两条岔道,择其一步入,再走,再分,整个地底像是个巨大迷宫一般,而两名狱卒显然对这“迷宫”颇为熟悉,每行至分叉口时都丝毫未有迟疑,轻车熟路地带着他七拐八绕,终是抵达了一处石门之前。

门侧壁上有一拳头大小的石盘,其上刻着一圈雕文,狱卒抬手将其旋转了几分,轰隆隆声响传来,石门应声向上抬去。

门内是一间圆形石室,沿边站立着数名守卫,正对面摆着一张红木长案,周围墙壁上遍布着挖凿出的整齐石槽,每一格约莫一尺长宽,其中摆满了案犯卷宗。

满壁石槽之前,一人身着广袖宽袍,手捧卷宗正在翻看,听见身后动静回过身来,看模样大约不惑之年,目光锐利,不怒自威。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