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少年似比方才还要惴惴不安。

他以前从不介意承认自己画不好人像的事实,可如今不知怎么的,这句话在今日说来,比往日更难以启齿于口。

“你既不想说,便不说,是我冒犯了。”崔蓁见沈徵的神色,她踮起脚,抬手拍拍少年的肩膀,已示安慰。

便又侧头看这吴带当风的画境,想让少年少些关注的压迫感。

“术业有专攻,能精尽一种,已经是很好了。”

“你没必要听我那父亲天天叨叨的话,你按着你自己的想要的来,画作画心,又不是为别人画,千万不要为了满足什么人的期待丢了自己。”

崔蓁继续向前走,她虽不是很懂画作程式,但沈徵与崔成之间因画起的不同观念,她还是知晓几分的。

她听刘松远提起,本去宫内为官家画屏风的应当是沈徵,却因观念日渐分歧,崔成便换成了王祁。

对沈徵而言,崔成是恩师。

他如今的想法,无非等于叛师所授。

这其中难以言道的痛苦折磨,思绪缠绕,自不能与常人言道。

但人活一世,总要按着自己心意走,若是总为了某些虚无缥缈的期待而违背本心,便是平白消耗了上天所赐岁月。

她又向前走了几步,才察觉自己不知觉中退出那一晕灯火,临近暗色。

她回头。

见沈徵还站在那处,宽大的青碧道袍拢身,露出一角指节上燃着光晕,正怔怔望着她。

“怎么了?”崔蓁奇怪。

“没事。”少年像是飞速察觉到什么事情,视线错开,掩盖了自己的失神。

“阿徵,你继续与我讲,这个头上戴花的神仙又是哪个?”崔蓁指了指身侧那个高出她几丈的画壁。

“好。”沈徵疾步走进,那灯火又照亮了一半画壁。

少年人的声音一搭一合。

少年说得少了些,少女清灵的声线便会缓缓接上,少年又接着语句顺下,与道观里的雨色一同,疏静不扰。

“天色暗了,该回去了。”崔蓁仰头从隔着的一个窗棂角觑了眼天际,回头对沈徵道。

沈徵顿了几分,点了点头。

“雨水积路,路可能不好走。”他抿了抿唇。

作者有话要说:画圣:指唐代画家吴道子。(文章中写的三清观画圣真迹是我杜撰滴,但壁画暗指的是他所画的《八十七神仙卷》)

吴带当风:是指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衣带临风飞扬,飘逸洒脱,自成一脉风格。

□□飞扬,满壁风动:指的是唐人夸赞敦煌莫高窟的绘画风格。

对壁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敦煌》这组纪录片。

沈徵:下雨了,要不要送她回家?

明天也许休息一天,不更文~

☆、心思

崔蓁肃容点了点头,今日下课,她没让青夕跟着,外头落了这么久的雨水,临邑城必然是泡发在水里了。

“阿徵你是坐马车来的吗?”崔蓁忽而想到什么,回头问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