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但毕竟如今是一九九九年,在赵浮生看来,在唱片市场的末期,李建的这张专辑,销量应该不会太差。

换做三年之后,赵浮生可以肯定,李建的专辑必定扑街。

原因很简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唱片行业,将会迎来最可怕的寒冬。

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人都有惰性以及贪便宜的惯性,除了那些铁杆粉丝之外,如果在互联网上能够找到歌曲听,有几个人愿意去买唱片?

不管是国内,就连国外也是一样,从前动辄能卖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唱片的顶级歌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再也没有那么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所以明星们越来越贴进大众,歌手们的赚钱方式,逐渐变为演唱会以及各种代言广告。

歌曲本身,不再是他们赚钱的工具,而是提升名气、扩展知名度的方法。

毕竟有了名气就有人气,有知名度才会有广告商找上门来。

赵浮生就记得很清楚,十年之后,有很多明星压根就没有什么代表作,不管是唱歌也好,还是演戏也罢,可人家就是人气高涨,广告代言接到手软,赚的盆满钵满。

说白了,就是靠着不断在微信微博这样的地方露脸,让大众认知度变高,进而获得人气。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流量明星。

何为流量明星,要知道,明星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的产物,粉丝越多其商业价值越高,明星效应就相当于互联网产品的流量。而互联网从诞生之初就被冠以注意力经济标签,流量为王与明星效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简单来说,一个明星或许没有什么演技,但他的粉丝众多,简单来说,就是哪怕这个人谈个恋爱,都会成为大新闻。

这样的明星,在九九年或许没有,但十年之后,却屡见不鲜。

尽管他们或许都在想办法转型,但在赵浮生看来,这种流量明星固然能够红火一时,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粉丝都会成长,等到粉丝不在追星,明星不再年轻的时候,剩下的大概就只能是情怀了。

但情怀是不能当饭吃的,尤其是那些没有演技没有实力的明星,市场不会骗人,赵浮生记得很清楚,到了二零一七年的时候,众多流量明星参演的电影,几乎全面扑街,这才引发了一场关于流量明星转型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