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没有那些被杜尚书看轻的生产技术,玉京肯定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若是没有苗翠花沤制的农家肥,田地不会那么高产,粮食就无法满足更多的人,若是没有秦斌带来的各种优质果蔬作物的种子,粮食的丰富性就不会增加,若是没有杜冠、侯青等人研制出来的农具,农业生产的效率就无法提上来,若是没有国家队游戏玩家弄出来的‘掌中之雷’与‘红衣大炮’,玉京的安全和稳定就无法保证,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李泽天不知道杜尚书是这么想的,就算知道了,她也懒得同杜尚书费口舌,只要杜尚书将分给他的活儿干好,不要出纰漏就行。
————————————————
杜尚书在玉京之地找回了当初在长安城做户部尚书的存在感,自信心也就随之而归来了。不过杜尚书身上还是有不少改变的,原先他觉得自个儿能够保证一家老小衣食无忧就好,家里人可以都闲在家里享受生活,但现如今杜尚书不这么想了,他觉得做一个‘耕读世家’也挺好,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活儿干,自个儿赚的元币都够供一家老小穿衣吃饭了,这不就是把本事给锻炼出来了吗?
人身上有了赚钱的新本事,那还能变成坏事?如果突然有一天,他老了,不中用了,或是遭遇不测倒下了,他儿子都有能耐将一家人的生计重担给挑起来。
另外,杜尚书原先一直都觉得女人家在家相夫教子就足够了,用不着抛头露面,可到了玉京之后,他发现绝大多数人家的女人都受到李泽天的影响,能够撑起半边天了,开始同男人叫板。
起先的时候,杜尚书还觉得玉京的男人腰杆不够硬,太惯着家中婆娘了,可他见玉京的男人一副‘很享受’的样子,也没多叨叨,再加上当初刚搬来玉京,处处都需要花元币,能多一个人赚元币,家中就能少一分的压力,杜尚书就没拦着家里人出去干活。
可后来,杜尚书就渐渐品尝到了家里人出去赚钱的好处。
原先在京城的时候,尚书夫人需要掌管家中中馈,可实际上各种事情都是管家在负责,尚书夫人动动嘴皮子点个头就行。
人啊,不能闲着,一旦闲下来,就容易作妖找事,哪怕是大度体贴温柔的尚书夫人也会搞这么一套。
你在衙门累得半死,回到家中之后在书房里待一阵子,她就觉得你是厌弃她人老珠黄,你要是陪老伙计们去吃顿酒楼听个小曲儿,她就怀疑你外面养了美妾,你要是同她讲理,她就在那儿噼里啪啦地掉眼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你,说她为你操持中馈,生儿育女,你却在外面花天酒地,想不开的时候还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别说大家闺秀都知书达理,这些人闹起来,可比街头的泼妇们闹事的段位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