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前后,在王家的刻意安排下,那十卷金粉描绘的经书,分别捐赠给了德州城、京城的庵堂和名寺,一时间这段佳话广为流传,为王姬雪重新创造了极好的声誉,也为她寻来了第一门好亲事——侯府二子之妻。

其实,开始王父为女儿选的是一个七品校书郎,新科探花。家在金陵,世代为耕读世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也是小康顶级了。最重要的是王家夫妻考虑到女儿的心性,低嫁才能过得更幸福、自在。

然而,王姬雪心性极高,尤其是在经过两年清苦生活的打压之后,甫一入京参加了贵女们的饮宴后,再次被繁华富丽的贵族世界挑起了惜日梦想,一门心思想济身于公候贵族世家,便利用上香理佛的机会,借机与伯府公子偶遇,结下了这一门亲缘。

嫁入伯府之后,王姬雪的欲望更大,二房的地位无法满足她的虚荣和权利欲,经常不伺尊长,更与大房的嫡媳妯娌争斗不断。为了家宅安宁,三年王姬雪也没能诞下子裔,最终两家为顾及颜面,不得不答应了王姬雪和离的要求。

有过一次婚史的王姬雪想要再寻一门亲事,年龄也大了,也没了女儿家的清白,就没那么轻松随意了。好在此时父母健在,父亲和兄长们的官运亨通,家运正昌,她和离回家之后依然端着王家唯一嫡女的架子,兴风作浪,望图接揽母亲的管家大权,掣肘长嫂,再次搞得家宅不宁,让王大人直想把这女儿再送去庵堂。

这时候,王夫人突生一计道,“伯府的门眉都压不住雪儿这气性,咱们家里也不能留着她祸霍了自家安宁。以她这性子,像当初那位性子软和的探花郎也不是良配,倒不若寻一个强势的婆家,从婆母到郎君都能牢牢拘着她,早早让她怀上孩子,尚可安生度日。”

王大人也是为这个女儿头疼极了,可是王家宠女的习惯,还是让他们保有了父母最大的善意,想要为女儿寻一门合适的婚姻,托付下半生。

“哦,夫人以为,还有哪家强势,能压得住雪儿的?”

“那位,西州大神将。”

王大人一听,立马拍案喝斥,“荒唐!那不过一价流民,怎可让我家娇滴滴的雪儿托付终生。再说,你忘了雪儿当初还欺负过人家相好的渔村姑娘,卫四洲其人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怎么可能接受我家的说亲。如此送去求帖,只会惹人笑话鄙夷。”

王夫人忙扶住王大人,蔼声劝说,“夫君哪,我也是为了咱们家好呀!你想想,这京城里已经把咱们雪儿传成什么样儿了?要是再让雪儿留在京中,咱们家的名声还要不要了?把她嫁去外地,才是上上之策。”

“而且,这人一定得拘得住雪儿。不说别家有没有这能耐,我想这位大神将肯定不差这劲儿。否则,当初也不会……”王夫人见丈夫脸色,打住了这一轮,继续道,“老爷啊,若是这婚事能成,咱们两家就是化干戈为玉帛了,于咱们家,咱们大郎和二郎日后在官场走动,只有百利而无一害哪!”

说到对自家的好处时,王大人的眼前也是一亮。现在早朝时,他都能听到不少人议论这位“大神将”,甚至有人传言说其以少胜多、屡创奇胜的用兵手法,神乎其技,让人意想不到,与开国□□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