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esgue即我们熟知的勒贝格,写论文的时候引用人名或以人名命名的定理、公式,通常写出这些数学工作者的英文名,在中文版的论文上也是这么操作。
在另一页纸上,鲁国珍画了条删除线,批注到:“此处需运用schwartz函数空间的复值速降,改!”
类似的批注有十二处,总结就是,书写者被鲁国珍批的一无是处。
沈奇从鲁国珍口中了解到,狗啃字的书写者是一位研究生,他本科就读于皖省师大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参加研究生考试,考取了燕大数院,跟着鲁国珍做课题。
跟了鲁国珍不到半年,这位研究生转专业了,去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这几页纸成为了遗留课题,沈奇要继续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将这个课题做完。
工作量很大,研究生师兄的论述基本上被鲁国珍全盘否定,沈奇相当于要重新写一篇论文。
鲁国珍取了个论文课题名,叫《沿齐次曲线的强奇异积分算子的解析》
沈奇根据自己的实际论述可适当调整论文题目,这是鲁国珍说的。
但论述范围不要变化太大,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奇异积分算子在广义调幅空间上的有界性。
鲁国珍的十二条批注成为了沈奇唯一有价值的线索,他将围绕课题中心思想进行扩展延伸,力争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数学论文,完成这个课题,提前拿到15个数分学分。
“这个课题,很有挑战性啊。”
沈奇将几页纸带回寝室,经过他的提炼,最终浓缩为半页纸。
这半页纸就是沈奇新论文的核心逻辑思路,只有他自己能看懂,写在他的笔记簿上。
鲁国珍给的这个课题,确实可以归纳到数学分析的范畴,只不过分析方法将特别复杂。
几个月前,孙二雄其实给了沈奇五个课题,基于高代36题转化出的五个论文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