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早的时候,方瑾宇是想要投靠方瑾尚的,先帝的诸多皇子中,得皇恩眷顾的只有景帝和方瑾尚。方瑾尚是最有可能同景帝一搏的人。
不过方瑾尚向来孤傲,对于没权没势的方瑾宇也同样不待见。
方瑾宇第一次来见方瑾尚想求庇护时, 方瑾尚竟将他拒之门外,甚至还找了一个扫地的仆从将方瑾宇轰走。
不过方瑾宇并没有就此放弃,当他第二次来时,方瑾尚总算是让他进了王府。
然方瑾尚依旧没有见他,仆从告知方瑾宇, 方瑾尚此刻正在休憩谁也不见, 让方瑾宇等着。
方瑾宇在襄王府的花池旁等候着, 却看见远处的亭子中坐着一个青衣女子。
那女子发如乌绸、眉眼含笑、肤如凝脂、尽态极妍, 手里拿着一本诗集,用玉指轻轻翻动着。连那桃花落在她的鬓角上, 都显得桃花逊色了不少。
那个女子便是原身。
那时候的方瑾宇也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 他青涩而温柔的眼眸就隔着水池看着坐在亭中的妙龄女子, 而眼前的女子就这样忽然间撞入了他怦怦直跳的内心。
原身抬眸时也瞧见了方瑾宇,她跟王府里的其他人都不一样。
方瑾尚瞧不起方瑾宇,以至于王府里的下人也不待见方瑾宇。
原身站起身来冲他微微一笑,她让方瑾宇过来坐。
原身的一颦一笑皆让方瑾宇为此痴迷, 更重要的是二人闲聊中发现他们在有关诗集的见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遇见对方,就恍若遇见知己。
而那个时候方瑾宇也未曾蓄起胡子,方瑾宇得长相一直偏稚嫩,哪怕是快成年了,也依旧像个孩子。为此原身一直称他为弟弟,直到后来原身才知道,方瑾宇其实还要比林予恩大一些。
或许也是为了这样,方瑾宇开始蓄胡子,对于他来说,蓄胡子是为了证明他早已经不是个孩子。
只不过到后来方瑾宇自己都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蓄胡子。
那个时候他对原身一往情深,他想过只要原身愿意跟他走,他愿意放弃所拥有的一切。
如果说那个时候方瑾宇最害怕失去的是什么。
大概就只有对原身的爱意。
然更让林予恩没有想到的是,原身对方瑾宇也动了情,二人甚至曾在方瑾尚的眼皮子底下偷偷相恋。
方瑾宇所讲述的故事,在原著《帝后》一书中完全没有显现出来。
不过林予恩从前看关于《帝后》一书的早期书评时,有看到读者指责方瑾宇不专情,曾有过白月光。
看到这段书评时林予恩当时其实一头雾水,直到现在林予恩才明白书中为什么会少了这么重要的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