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咱们家也要办啊,你那次办的多好,亲戚们都夸得不行,总不能到了你弟娶媳妇,反而不办了吧?”
苏采青无语,没想到是为了这样一个小问题,双方已经争了好几天了。
“这有什么好烦恼的,上海这边也办,咱们家那边也办呗,在这边,办一个出门礼,到咱家那边,再办一个过门礼,两相正好!”
“这样……?可以吗?”
“怎么不可以?你想咱们家那边,不也是一个出嫁席,一个娶亲席吗?我那个是混在一起办省事儿,小壮的分开办,反而跟符合咱们的习惯啊!”
大概是因为两边隔得远,孙细娥他们也是让距离限制了思维方式。、
孙细娥想了想,觉得好像是和别家娶媳妇没什么区别,又说:“咱们家是没问题,就是不知道亲家那边会不会乐意。”
苏采青也是有些受不了双方的磨磨唧唧,干脆自己和孙细娥他们一起,去见了苏丁香的父母。
之前是一起吃过饭,也算见过面了,但是彼此并不熟悉。
或许是苏采青本身气场比较强,对方也显得客气了不少。
“你们想让丁香风风光光地嫁出门,我们也很能理解,所以上海这边办酒席,我们是没意见的。”苏采青说。
苏丁香她妈顿时露出了大大的笑容:“我就知道你们家还是很懂事的。”
懂事这个词,有点怪怪的,以苏采青跟上海人打交道的经验,这种有些上了年纪的上海本地大妈大叔之类的,都带着点看不起外地人的傲气,总觉得腰缠万贯的外地人,也不如他们上海土著有钱。
“倒也不是什么懂事,只是想好好地把两个年轻人的事情定下来而已。这个做法,倒也符合我们老家的方式,出嫁是一场酒,娶亲也是一场酒,一场女方家里办,一场男方家里办,公平合理。”
苏丁香她妈愣住了:“什么意思?”
“很简单,出嫁的酒席,你们家办就好,我们会出席,但是不会插手任何事务,你们自己选酒店选日子,你们收的礼金愿意给小两口也好,愿意自己留着也罢,都随你们。我们去娶亲呢,你们想去的话,我们会负责所有的交通和住宿,如果你们觉得山高路远,懒得去的话,我们也可以接受的。”
苏采青一口气说下来,不带一个磕巴的,一点拖泥带水的意思都没有。
这话,孙细娥和苏二柱是说不出来的,苏采青倒是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所以说的极为顺畅。
“我们这边没有这样的规矩啊!”
“我们家那边有。我们尊重您这儿有风风光光嫁女儿的习惯,您就不能尊重一下我们,有风风光光娶媳妇的习惯吗?”
双方似乎有些火药味了,急的苏丁香扯了扯她妈的衣角。
对于苏丁香她妈的意思,苏采青也能明白,就是想办个大一点的婚礼,显得热闹洋气,钱花的多,他们有面子。可是这酒席办的热闹,也是要出钱的,谁出呢?当然是想让苏家出了。一来苏小壮这个穷山沟里的农村人,娶了自家上海闺女,当然是要任他们予取予求才是,二来,苏家也有钱,特别是苏采青手里,姐姐给弟弟出钱办婚礼,不是理所因当吗?
那对不起了,苏采青可不是心甘情愿被吸血的那个。
以苏小壮这些年为苏采青做的事,还有姐弟之间的亲密感情,苏采青当然愿意为苏小壮花钱,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可是她不想外人借着这种事,来讹她的钱。
尽管事情好像是差不多的,可是里面的道理是不同的。
现在让步了,苏丁香她妈不会觉得是苏家厚道,而是会觉得苏家好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