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动的眼睫勾出几分若有似无的媚,好似轻鸿鸦羽,拂得王柯心房频颤,看来的目光便愈发灼灼。

商丽歌没看他,只是扫了一眼他带来的卷轴。

红楼雅名非虚,楼中姑娘虽是乐籍,但诗书礼乐都是自小学的,不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挑个一二出来,总是拿的出手。

前世商丽歌与王柯熟络之后,也时常与他联词对句,他的确有几分才名,在一群喜好玩乐的世族子弟中颇受追捧。

商丽歌还记得,王柯曾写过一篇《予民论》,虽用词严谨文风隽秀,但所述观点甚为空泛,在世族之上侃侃而谈却不论民情。商丽歌在一旁标注了自己的见解,王柯还有些不愉,觉得画蛇添足。

之后他得了贵人赏识,有望平步青云,兴高醉酒之际拉着商丽歌称她为福星,商丽歌才知原是贵人莅临培山书院时无意间瞧见了他的《予民论》,赞他心系民生,体民所苦,这才愿给他一个入仕报效的机会。

当时商丽歌真心为他高兴,并未细想。如今回想起来,贵人所赞的观点皆是自己所书,若当真只是无意间所见,不会看不出其上笔迹出自两人之手。

除非,是王柯拿了她的见解重新誊抄了一份,又“凑巧”让贵人瞧见。

商丽歌轻抚琵琶,按下眸中冷意。

商音旷韵,编钟击出的鸣响让楼中一静。

众人似有所感,齐齐往二楼望去。

只见廊桥栈阶之间缓步行来一人,身形颀长,月白玉桂缠枝的儒衫微微拂动,除了腰间一条天青碧玉绦,周身再无半点坠饰。

他戴着半张紫玉狐狸的面具,露出的下颌线条精致,肤色如霜。然面具下的那双眼却如吸纳万千星辰的永夜,又仿佛置于雪水之中,清寒剔透,叫他整个人都似冰雕玉琢般,清隽不见半分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