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此事,是我欠妥。”

闻玉拱手,恭敬一礼。

公子折腰,令在座皆惊。

有学子道:“公子才名天下皆知,既无人能及公子才学,由公子断文又有何不可?我等信得过公子,愿将未来之途交于公子手中。”

闻玉却是摇头:“天下学子何止千万,知晓此地能来此地的又有多少?红楼在众目之下,尚有可能凭我一言之过断送学子仕途,那些远在州府乡镇的学子,皆是凭书院的断语才能得一二举荐的机会,这其中,又是否会有错漏,从而使我朝憾失人才?”

众人一怔。

以秦阁老为首的几个内阁学士不由朝前倾了倾身子,面上也多了几分凝重。

官员举荐是澧朝历代流传下来选拔人才官员的制度,然时移世易,此等规制在学风盛起的当下显然已不足以为朝廷选出更加出类拔萃的人才。

且学子和官员太近,难免会有人借家势财力之便私相授受,以求仕途顺畅。

这对那些家世平平,无世族支撑的普通学子而言,并不公平。

然这些沉疴积弊存世良久,要想改动一二也是难上加难,该制定如何规程,由谁评判,如何落实,等等问题千头万绪,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秦阁老深看了闻玉一眼,蓦而道:“公子有何想法,不若一言。”

闻玉偏头望去,朝他微一颔首道:“闻某拙见,朝廷或可制定统一卷考,择优录取。由乡镇至州府,乃至澧都,层层选拔,不以家族人情为据,只分成绩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