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闹得天怒人怨,便也为朝廷知悉,一番查访,此案最终罢黜流放官员不下五十余人,而陈化则亦被罢免了爵位,贬为庶人。
这案子一时惊动朝野,连年纪尚小的陈婉兮也知道些许。
陈婉兮听宜妃提及河阳,顿时便忆起此案。
她顿了顿,说道:“便是如此,当年的案子业已尘埃落地,陈化也被抄家流放,你怎么还如此怨恨皇帝?”
宜妃却露出了一抹嘲讽的笑意,点头说道:“尘埃落地,好一个尘埃落地。你可知,我父亲是何人?”
陈婉兮自是不知,摇头不语。
宜妃说道:“我父亲,便是河阳县县丞。”
陈婉兮身子微微一震,心里想到了什么。
只听宜妃娓娓说道:“当年,我父亲便不允此事,却又胳膊拗不过大腿,只好同那陈化打些太极功夫,从中周旋,倒是庇护了不少农人。”
陈婉兮禁不住问道:“可有上奏?”
宜妃冷笑了一声:“王妃真不愧是大家千金出身,以为面见天颜是这等轻巧容易的事。我父当年也曾私下写了密函送进京城,想要告发此事。然而京城朝堂里也都是陈化的人脉耳目,密函进了御史台,便如泥牛入海。陈化倒将我父亲叫进府邸,当面大肆羞辱了一番,并拿了我一家子性命做胁,警告我父。”
“然而,日后案发,朝廷竟不问青红皂白,把我父亲列为陈化同党,又因我父亲是河阳县丞,最终竟问了个斩刑。”
陈婉兮心头猛地一跳,不由抬头看向宜妃。
宜妃立在那儿,背着光,面上的神情便不甚分明,却令人感到分外的忧伤与怅然。
只听她又道:“我父亲死后,偌大一家子人就风流云散了。不上两年,我母亲也因病过世。我和哥哥相依为命,哥哥每日打些短工,养活我。这日子虽苦,倒也还过得。每日,我在家中洗衣煮饭,到了傍晚时候就坐在门槛上等哥哥回来。哥哥回家时,有时会带两块糖,有时会捎个头绳与我。总说,丫头大了,不能总披头散发的不像样子。后来,我吃过无数精美的甜品,有过自己都数不清的华贵头面,然则却都及不上那些日子里,哥哥带给我的糖和头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