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世家子 清涴 1574 字 2024-03-08

事实证明,元熙帝的直觉没错。

拿到这微微泛黄的纸后,元熙帝亲自提笔写了几个大字,发现果然如同顾淮之所说,顺滑度不下于中上等纸张,还不泅墨,造价还低,简直就是广大书生的福音。

元熙帝正大力推广科举呢,奈何读书所需的花费是真的高。这几年通过科举的,除非真正的天纵奇才,都是家里小有薄产的。这也很好理解,寒门好歹也有个门不是,家里有点资产才能供得起读书人,寻常百姓,尤其是农户,一年累死累活能养活一家人的嚼用就不错了,哪有多余的银钱供人读书?

现在好了,造纸成本大降,好歹读书花费又能低一点,慢慢再把笔墨书本的花费降下来,总能给贫家子一点希望不是?

元熙帝看向顾淮之的眼神格外亲切,伸手拍了拍顾淮之的肩膀,感慨万千,“淮儿果然心系天下,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啊。”

这本是顾家匠人想出来的法子,顾淮之不告诉元熙帝,选择用新制的纸来谋利也合理合法。这可是长期买卖,长久以往不知道是多大的一笔进账。顾淮之倒是大方,抬抬手就把东西带进宫来了。

元熙帝一向赏罚分明,觉得顾淮之吃亏了,想好好补偿他一番,结果沉思了许久,愣是没想到该给他补点什么。

升官吧,顾淮之已经是最年轻的户部侍郎了,再往上升也不现实。赏金银珠宝吧,又忒俗气,配不上顾淮之世家子的身份。

顾淮之倒是不知道元熙帝在纠结什么,听了元熙帝的感慨,顾淮之略微猜到了一点元熙的想法,立即笑道:“天底下卖纸的铺子这么多,难不成陛下还不许微臣卖纸不成?”

虽说官员不好与民争利,但当官的,谁家里还没个铺面呢?大多都是府上女眷的嫁妆,一代代积累下来,数目也不少。

顾淮之名下没有铺面,徐清漪嫁妆中的铺面可不少。顾淮之真要想靠这个新纸挣钱,只要把纸放进徐清漪的铺面卖就行。天底下的读书人那么多,市场前景远大,顾淮之并没吃亏。

元熙帝一想也是,但还是记着顾淮之的功劳,要不是真的忠君爱国,有了好处又怎会第一时间进宫告诉他呢?

元熙帝对顾淮之本来就有滤镜,现在滤镜更深,只觉得顾淮之做什么都是一片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

皇帝一高兴,顾淮之又得了一堆十分俗气的赏赐。一匣子一匣子的珠宝,那真叫一个价值连城,光卖纸都不知道要卖多少年才能挣回来。

顾淮之也喜欢元熙帝这大气的做派,见李工匠双手抱着元熙帝赏赐下来的匣子都快晕过去了,顾淮之良心发作,提议让李工匠先下去侯着,自己还有要事相商。

元熙帝好奇心更浓,这莫不是好事成双?还有什么消息比新出的低成本纸张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