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随着太子在江南之案的结束,他终于把先帝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干净了,现在的大魏正面临新的变法革新。他会捧二皇子出来和太子敌对,不是他不支持变法,相反,他十分清楚变法很有必要,不然放纵自由,大魏的土地兼并只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百姓沦为流民,那个时候才是真的完了。
二皇子准确地说不是被他捧起来的,而是被一些勋贵世族捧起来的。毕竟有变法,就一定会有反对,朝堂需要平衡,勋贵和一些蹦跶得太欢的世族也需要解决,但是这些需要一步步来,他就是变法者和保守一党之间的缓冲。这些都是他和太子一步步商议过的,这个天下还需要他坐镇一段时间,等到变法都落到实处,他也就不想再坐在这个皇位上了。
当皇帝,实在是太累了。当然,这指的是想要当个明君的皇帝,若是像先帝一样,那帝王就是天下最好的差事。
景祐帝觉得自己这个帝王当得挺累的,他之前就想过,等到太子娶亲,变法进行地差不多了,朝中没有那么多的矛盾了,他就选择退位,让太子继位,之后他就带着太后皇后出去走走。
他这辈子最尊敬的人就是太后,最感激的人却是皇后,在当初夺嫡之争最惨烈的时候,他被幽禁起来,陪在他身边的只有皇后,他与皇后是患难夫妻,他希望等他卸下皇帝的重担,可以带着皇后出去走走,他还记得
皇后最向往的就是江南水乡,他到时候带皇后去江南玩一圈,也好让皇后开心。
当然这一切都是景祐帝的畅想,他现在最盼着的就是太子赶紧成婚,最好刚一及冠就成婚,所以这看向能让太子成婚的薛夷光就更喜欢了,更何况这还是他从小看着长大又喜爱的后辈,还是自己的爱将安国公的女儿,有了这么多层的滤镜,景祐帝看向薛夷光只剩下喜爱了。
景祐帝对着薛夷光道“怨不得太子和杨首辅都向朕举荐你参加会试,朕原本还不解,今日看了你的文章,朕方才明白杨阁老所说是对的,永嘉却有宰辅之才。”
这几句评价不可谓不高,而且这样的话从景祐帝口中说出来,意义就更不同了。上一个被这样赞誉的还是宋朝的,宋真宗在当时盛赞“得人矣,有安天下之意,此宰相器也”,最后也位列参知政事,虽不是宰相,但也是副宰相,死后谥号文忠,获赠兵部尚书,这样的成就也算是非凡了。
这让众人也明白,景祐帝对薛夷光是女子并不在意,而且十分看重薛夷光。特别是他们听到永嘉郡主能够参加科举,是杨廷和还有太子保举的,他们也就将薛夷光自动归到变法一系了。
“臣能有今日,一是陛下隆恩浩荡,二是太子和杨首辅的知遇之恩,三是老师不嫌弃臣朽木之财,肯于教授,四是父母养育支持我。”薛夷光在台下一字一句,吐字清晰,声音清脆,这些谦辞都是她之前就准备好的,这就像前世有人获奖了,首先要感谢国家,之后感谢公司,感谢领导,感谢老师,这虽是套词,但也是她自己的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