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财就是‘不爱财’,就你们两口子那样的,给条鱼都不要、嫌费饭的主儿,你们家儿子反倒不爱财了,咋的,洗心革面啊!”
惹得大伙儿立时一阵哄堂大笑,吴二楞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骂骂咧咧就走了,到底这名字也没改成。
听说吴大宝后来想给自己改名叫“吴爱宝”,可吴二楞一想起大伙儿说的那个“吴”就是“无”,心里也膈应,生怕把他的宝贝儿子给“无爱”没了,说啥也不同意,把吴大宝气得在家里活嚎,赌气说再不去上学了!
当然,玩笑归玩笑,有着四十二名学生、一名老师兼校长的秀山小学还是在众人的瞩目中热热闹闹开学了!
开学第一天,正式上课前,苏慧兰把所有学生的名字都工工整整的写在了黑板上,教大家认识和书写自己的名字。
孩子们学的特别认真,因为队部办公室的空间有限,为了节省地方,屋里只摆了七、八张方桌,大伙儿也都从自家带来那种不占地方的方形板凳,通常五六个学生共同围着一张桌子,每个孩子都懂事的只守着自己那一小块地方,不轻易“越界”。
学习工具也很简单,写字的纸用的是白桦树皮,笔就用烧黑的炭条,刚开始的时候还闹了几回乐子。
有孩子在家里用白桦树皮写作业,结果被自家心大的爹妈拿去引火,烧没了!把孩子急得哇哇直哭,然后孩子爹妈就又被上头的老爷子、老太太们猛捶一顿,吵吵嚷嚷,别提多热闹了。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孩子们都很爱学习,偶尔有几个男孩子贪玩,坐不住板凳,可是一看见队部门口、窗外那些认真跟着听课的人,也都立即乖乖的把注意力放在了黑板上。
打从苏慧兰开始上课,这队部门口来旁听的人就没断过,有时是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有时是年龄看着不大的小姑娘,他们不是天天来,但是一直没曾间断过。
为了照顾这些“旁听生”,苏慧兰每次都会把抄写的满满一黑板的知识点特意留到第二天上课前再擦掉。
也是因为有了这些“旁听生”的刺激,孩子们都格外珍惜能坐在温暖教室里、看着苏老师一笔一划教他们写字的机会,一个个都变得十分用功,连最“刺头”的吴大宝也眼见着一天天乖巧起来,有一回还主动拦住苏慧兰问了一道算术题。
苏慧兰也会到公社供销社买一些铅笔、橡皮和本子回来,每周进行随堂小考,前五名的孩子都会得到一份奖励,因此孩子们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
因为现在一天比一天冷,所以学校只在每天上午开半天课,从上午八点半一直到中午十二点,一个半小时教数学,一个半小时教语文,中间半个小时休息。
每周上六天课,周末休息一天。
这样她天天上午在队部上课,下午就到大伯家教两个哥哥学习,偶尔接待一下到家里来请教功课的孩子们,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