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小部分就选择来到了气候条件更严峻的大兴安岭深处,靠打猎、伐木为生。
后来解放了,人民军队消灭了作恶多端的“绺子”,可大伙儿都在本地呆惯了,也不想来回折腾,最后就没回去。
那时候的凌远还是一片荒地,从苏奶奶家所在的石砬子镇走到这里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从五十年末起,国家开始派部队进驻山里,开山修道,建国营林场,对当地进行大规模开发,之后陆续又有从四面八方来的工人、干部、知青们来支援建设,山里进出的人多了,凌远县才开始有了雏形。
65年的时候,国家正式设立凌远县,68年成立凌远县革命委员会。
苏慧兰走在凌远县并不算宽阔的大街上,听奶奶兴致勃勃的说起,她来滨河前两天这里刚下了一场鹅毛大雪,能到人小腿肚那么高。
那铺天盖地的大雪一下,不管是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包包们,还是近处街道两边有着高高“人字形”屋顶的房屋,全部蒙上了一层纯粹的白,当太阳升起时,仿佛一片梦幻的童话世界。
祖孙俩踩着压实了一半、还有点打滑的冰雪道,走了半个小时,才到了凌远县客运站。
苏慧兰发现客运站斜对过就是县医院,想着昨天奶奶那种突发状况,到底不放心,拽着奶奶进去检查了下身体。
这座县医院规模不大,医护人员也少得可怜,但是看病的老大夫瞧着很是厉害。
听了苏奶奶昨天的情况,拿着听诊器仔细听了听,又号了号脉,接着还主动说出了几条症状,问苏奶奶平日有没有这些情况。
苏奶奶细细一品,那些症状居然全都有!
老大夫就说苏奶奶问题不大,就是平日不太注意身体,营养不良、过度劳累,这些本来是需要慢慢调养的,结果老太太最近饮食有些油腻,身体一时负荷不住,再加上昨天情绪忽然激动,这才引发了心悸。
回去好好休息,增加营养的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另外就是这阵子尽量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再受刺激。
由于当地药品紧张,老大夫就给开了点维生素,饶是如此,苏慧兰也已经很满足了。
她心里其实最恨的是自己,一是在滨河那几天不该带着奶奶吃那么多油腻食物;二是昨天不该任性去买书,结果耽误了回来的时间,害奶奶着急。
从县医院出来,已经十点多了,正好十点半有一趟到向阳公社的客车,祖孙俩刚好赶上了。
从凌远县到向阳公社一天有两趟车,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平时车程差不多要两个小时,如果赶上大雪天或初春开化,道路不好走时,车次还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