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廖勇再去上工的时候,就发现大家虽然话少了,但是更加默契了。由于不能算计季茗,廖勇也就没再搭理周敏。
李红军帮季茗找的学徒在三天后到位,一共有六个人,每个队一个人,六队来的是李晓东。
季茗看到李晓东,李晓东笑着解释:“季姐姐,我知道你跟小奈弟弟快要走了,我喜欢当医生,想跟你多学点医术!”
“那你上学怎么办?”
“我可以先停学一年,到时候再继续上,季姐姐你就放心吧!”
李晓东这孩子确实机灵,季茗也很喜欢,于是就同意了,因为时间有限,季茗就采用最简单的填鸭式教育。
她把自己房子里老爸当初看病写的病例从地下室中拿出来,用书房的扫描仪扫了六份,给每人发了一份。
然后又把常用的西药以及疗效让大家直接用本子抄在小本子上,弄成速记本的模样,方便背诵和翻阅。
至于季家的医书,那些记录的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太深了,有些还需要季茗翻译成白话文,她没那个时间,打算教学的时候找机会补充一点。
每天几人的时间安排的很紧,因为都是男孩子,季茗就让六个人一起直接住在了卫生室,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半个小时,然后就是背书。
早饭后人不多,季茗会抽出一个小时教大家如何把脉,并把病例本上记录的内容揉碎了让大家理解记忆。
几个人都是十几岁的男孩子,平时都是学习成绩好机灵的孩子,从第一天收到季茗满满内容的书籍开始,对季茗的填鸭式教育充满了感激。
特别是一大队的蒋红兵,他今年高二马上毕业,本来是打算到时候让大伯给他一个工农兵名额,但是大伯非让他停学到六队学医。
他很生气,但是大伯把一家人都说服了,无奈蒋红兵只能求大伯答应,要是季茗不教他们实用的医术,到时候就换人让他回学校上学。
大伯答应了,但是蒋红兵万万没想到季茗竟然比他想象的还要慷慨,第一天就给了他们一本厚厚的病例本。
要知道当初堂叔叔学习厨艺的时候,可是跟着师傅整整打扫了一年的厨房才允许拿菜刀的。
而且季医生教学速度比学校快得多,蒋红兵应接不暇那里还有多余的心思想其他的。
特别是经常看到病人拿东西感谢季医生的场景,让蒋红兵渐渐的感受到了当医生的光荣和自豪。
于是当季茗提起每天回家住浪费时间的时候,他主动提出回家拿铺盖睡到卫生室。
而且为了晚上能多学一点儿,他们几个对钱买了一捆蜡烛,因为煤油灯烟味太重怕熏坏了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