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弘文、弘文真乖,可以捡柴干活了。”苏桐挨个的摸了摸他们两的头。
冬天太费柴火了,烧水煮饭,烧炕取暖都得用,村里的人家总要攒一些留着深冬下雪天里用。眼看更冷的天气就要来了,村里的人家家都在储存柴火,山脚下的柴火被捡的越来越少。这几日,苏宝田带着两个小的天不亮就上山捡柴,父子三人,一天能捡上两大捆。
“爹……”苏桐转身就看到苏宝田将放在门口的柴担了起来,便疾步走过去说:“我来吧!”说着伸手要接过苏宝田身上的柴担。
“你担不动。”苏宝田别过她,挑着担子走进院子。
苏桐只得帮他托扶着柴担,苏宝田朝大闺女看了一眼,没在多说话,侧身歪了歪,将柴担重头往身上移了移。
“去坐会。”苏桐将两个准备帮忙的小的领到一旁,苏弘文、苏弘武平时很少跟爹娘亲近,苏宝田夫妇平时都在田里忙碌,四个小的都是苏桐在带,大多数的时候,他们都听她的话。
有了苏三婶子这张大嘴巴宣传,苏家有粮吃的消息就很快就传了出去,不几天,松江村里的人都知道了,有欠了粮食的,便陆续有人来苏家催债。
苏桐习惯了村民对苏家的态度,她知道一时也改变不了什么,苏家在松江村里的名声真是不怎么好,当然都是穷闹的。
买完米粮的那日,她就指着一石糙米对苏宝田说是买来还债的,虽然她心里早有预料,但还是在看到苏宝田拿给他的那张欠债单的时候惊了一刹那。
苏宝田是个识字的,苏桐早就知道,但她不知道,她这个便宜爹会那么清晰的记着家里借粮的账单。且都是高利粮,借一筒还三筒,借一筒还两筒,借一筒还五筒,村里的人家几乎都借遍了。
那么高利的粮,别说苏家只有二亩水田,就是有十亩水田打的粮食也不够还的。先前苏宝田从苏三婶子家借了三筒糙米,才让这个家喝了半个月的糙米粥,而等收粮的时节却得还五筒。
在到后来,进了冬日,村里家家都缺粮了,高利涨到了借一筒还五筒。
苏家下一年的稻米还没播种,新收的稻米交了税粮,剩下的差不多都拿去还粮债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