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人人面露迫切,手揣银钱,只恨给不出去,焦躁探头,希望立刻轮到自己,能把这烫手的二两银子花出去。
待好不容易稍平复些情绪,又听到一个心肝儿颤的信息:“我想订两百本,能订吗?”
后面没轮到,立即慌了。
天呐,他们怎么办啊?会不会没有了?
这种恐慌的情绪,在宝枝答了一声“可以”后,几乎达到顶峰。
后面有人登时忍不住了,迫不及待问:“他订这么多,会不会就没有俺们的了?”
这句话简直问到了大家心坎儿里,立即有人连声附和:“是啊是啊,一个人订这么多干嘛啊?不当吃不当喝的。”
赵川东恍若未闻,他才不会说出真实目的。
其实,他不是学生,而是恰巧路过此处的落魄商贩。
他见着乌泱泱一群人,聚在一起听什么府试课,敏锐的直觉告诉他这或是一笔商机,于是他立马站在旁边,跟着听完了整堂课。
课一听完,他兴奋不已,恨不得直拍大腿。
这大好的发财机会,就这么巧落他手里了。
大印朝尚学,一书难求。大多读书人,又意在科举,府试是其必经之路,无人例外。那么,这本书便是人人皆可用之书。
他方才挤过去瞧样张,果真比讲得更细致。
是以,他下定决心订书,带回镇里销售。
其实,他想订更多,奈何生意失败,手上可用只剩几百两银。他一口气订下两百本,也是压上全部身家,赌一个翻身机会。
既然,这是改变命运之书。
那他也想被命运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