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的水深火热对于一无所知的昌平县人来说,没有人在意,他们更关注的是粮食是不是又涨价了,今年的赋税要怎么办。
不过很快众人的视线就被学子们吸引了,向来有狂生之称的陈诺之写了一篇《缴叛赋》,因为言辞犀利,辞藻简朴易懂加之情感充沛,很快被学子们称之为中原学子之首。
《缴叛赋》也被争相传阅,一时间狂生之名快速传遍以济州为首的几个州,隐隐有压江南学子一筹之势。
自古以来以江南文人最多,学问最好,现在被一个靠近北边的陈诺之压了一头,自然有人不满。
南方学子中自也有出色之人,被人这么压着,立刻有人应战,随之各种赋文,诗篇争相传出,好几个原本就小有名气的学子,因此名声大噪。
今日斗诗,明日写赋,后日就是引经论典,看谁能说过谁,夫子对此也都默认,并不阻止。
学子之间的争斗虽然文雅却也硝烟味十足,连唐发财这个充数的也被拉了过去,一时间就连普通妇孺都能念一两句诗词,知道几个厉害的书生名字。
昌平县的学子佩服陈诺之之余,也对一直不曾在士子之间露面的赵辰不满起来,同为一路小三元考上来的学子,陈诺之在庐州出事后,来到济州,不过短短时间,就在昌平县闯下了偌大的名声,就连外州之人都佩服不已,反倒是昌平县本地的学子之首赵辰,除了考试之外几乎无人知道这个人。
学子很快借聚集起来找到夫子那里,想要逼赵辰出面,实际上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逼着赵辰出面之后到底要做什么,是想让赵辰和陈诺之来一场文斗,还是希望赵辰能够压陈诺之一头。
唐发财说起此事的时候,还和宝珠吐槽,“都是一个县学的,明知道赵辰的身体不好,还要逼着他出面,有本事自己压下陈诺之啊。”
唐发财对于赵辰的印象就是曾经远远见过一面,对方看上去就像是风吹就倒,还没走两步,就咳得厉害,真要让人出来和陈诺之打擂台,万一出事了算谁的。
相较于唐发财为赵辰打抱不平,知道些对方身份的唐石头和唐宝珠,互相对视一眼没有说话。